振安区闻“汛”而动,压紧压实防汛责任,以切实行动坚决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生产生活秩序稳定。
五龙背镇组织镇村干部深入各村,对老旧房屋、低洼地带、山洪危险区、铁路涵洞灾害隐患点等重点区域进行排查,安排专人巡查河道、沟渠,清理杂物,保障排水畅通,确保危险来临前及时转移危险区域群众。
汤山城镇对全镇河道风险隐患点进行再排查,研究制定紧急修复方案,协调施工单位整改风险隐患点4处,争取应急抢险物资,用于风险点位紧急修复。
同兴镇针对变电村一组内涝隐患区域,安排机械清理排水沟100多米,组织人员到龙母村三十三中附近清理排水沟,提升排洪能力。
九连城镇严格执行24小时在岗值守和“零报告”制度,针对性制定“包片巡查+重点盯防”防御方案,新排查出的隐患点位第一时间设置警戒标识并启动抢修预案。
楼房镇全面巡查险工险段、险房户、山洪灾害点等隐患点,安排专人监控梨树水库水位并对库区进行巡逻。
鸭绿江街道深入辖区老旧小区、低洼易涝路段、河道堤坝、排水沟、护坡墙、险房危房等重点点位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清理堵塞杂物,检修加固防护设施。重点排查独居老人、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住房安全隐患,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成立转移安置小组,时刻做好转移群众的准备。
珍珠街道组织人员清理低洼区域下水井淤堵物,增设大功率水泵,提升极端天气下的排水效率。此外,街道还重点走访养老院及特殊群体家庭,细致排查安全隐患,密切关注特殊群体生活状况。
演练过程累计进行闸门“叠梁”吊装操作20余次,高强度的实战模拟确保所有预定演练科目圆满完成,有效检验和提升江堤防汛“关键环节”的快速反应与规范操作水平。
振兴区从物资保障、隐患排查、应急响应到特殊群体关怀,全方位构筑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坚实屏障。
汤池镇建立完善防汛抗旱物资库,储备抢险救援与生活保障物资32类,并创新实施“物资下沉”策略,将关键物资预置在河深沟村、集贤村等防汛重点部位,确保“就近调用、即时响应”。
花园街道各社区聚焦老旧设施加固、平房区域转移准备、地下停车场防汛设施查验、危险水域警戒等方面,并联合民警对回流人员及未拆动迁楼进行“拉网式”排查,力求不留隐患盲区。
帽盔山街道组织力量对白房河河道进行清淤,以提升行洪能力;应急分队闻令即动,第一时间清除强降雨后的道路积水,保障居民出行畅通;预设安置点并储备充足食品、饮用水、应急药品等生活物资,为紧急转移群众托底民生需求。
永昌街道以“线上+线下”双轨模式筑牢信息防线,线上预警信息秒级直达,线下党员志愿者“敲门行动”重点关照特殊群体;推动隐患排查整改动态清零,实现从“备战”到“实战”的昼夜坚守。
纤维街道成立34人的应急队伍,在滨江村党员活动站设立临时避险点;大规模组织5场综合应急演练,200余人参与转移、抢险等7个科目实战。
雨情来袭,元宝区各镇(街道)第一时间召开防汛工作会议,安排部署隐患排查、物资储备、应急值守等各项防汛工作。
各部门及村(社区)紧盯雨情、水情、汛情变化,确保应急抢险队伍随时待命,各类防汛物资储备充足,通讯联络畅通无阻。
金山镇出动百余人、两台大型机械对有风险的河道进行疏通,转移高风险地区群众5户8人。
七道街道筹备了充足的沙袋、铁锹等防汛物资并合理规划存放地点,保障物资随时可用。
九道街道开展防汛沙盘推演,模拟极端降雨、内涝积水、人员被困等场景;累计出动排查人员60余人次,明确险房16户,地质灾害点、低洼地、贮灰场各1处。
兴东街道对老旧小区、低洼易涝地区、地下车库、居民阳台堆积物、广告牌匾等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进行网格化、地毯式巡查,累计排查并闭环整改各类风险隐患点56处,做到问题快整改、隐患全清零。
广济街道对能即时消除的隐患当场排险加固,对暂时无法彻底解决的险情区域,设立醒目警示标识,安排专人值守。截至目前,已累计安全转移并妥善安置群众7户11人。
7月1日起,东港市3座中型、5座小型水库陆续开闸预泄,腾库迎洪。各乡镇对影响行洪的障碍物“应清尽清”。相关部门对尾矿库、地质灾害隐患点等重点点位实时动态监测。
城区13座排水泵站实施全天候值守,26个在建工地全部停工加固,52处小区地下停车场已准备好防洪封堵材料,300人应急队伍全员待命。2039艘在册渔船全部在港,贝类生产作业船、生计船和辅助船、养殖户、看护房从业人员全部落实避险措施。
7月3日上午,凤城市防汛抗旱指挥部连续发布多份预警信息,并组织4个督导组分赴各乡镇检查防汛工作。目前凤城市已安全转移地质灾害隐患点群众161人,其中赛马镇48人、爱阳镇113人。
宽甸严格落实县、乡、村三级包保责任,包保责任人已全部在岗在位,镇、村两级河长全部上岗,对辖区内河道进行24小时轮回巡查,抢险队、各种车辆、设备、船只也已集结待命。
6月29日至7月3日白天,丹东出现今年入汛以来范围最大、强度最强的区域性持续强降雨过程。为应对本次强降雨过程,全市气象部门以“迅”制“汛”筑牢防线,提前谋划全面部署防汛各项工作,全力守护江城安澜。
为提升气象监测保障能力,全市气象部门提前部署,对辖区范围内的136套自动气象站、4个国家级地面观测站、新一代天气雷达等各类气象监测设备进行全面巡查和抢修,确保监测设备在关键时刻“测得到、报得出、用得上”。
利用智能网格预报技术和自主研发的鸭绿江流域防汛气象服务数据检索与分析系统,持续开展“131631”递进式气象服务。截至3日白天共制作发布决策气象信息4期,与应急、交通、水文、水务、自然资源等部门联合会商分析研判天气形势形成工作合力,与自然资源局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5期,为地方党委政府防汛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利用“丹东气象台”微信公众号滚动发布气象信息7期,利用“丹东气象”抖音账号开展专家说天气直播3次,累计在线万余人。与“丹东发布”建立直通式气象信息报送机制,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布各类气象预报预警信息,过程以来累计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号15条,气象灾害风险预警1条。
7月3日15时11分,丹东市119指挥中心接到振兴区瓦房村排涝求助报警后,立即调派中和路消防救援站2部消防车、10名指战员赶赴现场。经现场勘查,积水涉及2户居民院落,水深约0.5米,无人员被困,预计总排水量100吨。消防救援人员迅速架设2台手抬机动泵展开连续排水作业。
此次救援正值丹东市主汛期,消防救援部门严格落实24小时备勤制度,并重点加强防汛器材装备维护,确保快速响应能力。
消防救援部门提醒市民:遇强降雨应远离低洼地段,发现险情及时拨打119报警;住宅区物业需定期清理排水管道,防止杂物堵塞引发内涝。
应急管理部门提前激活防汛应急机制,对全市危化品生产和化工医药企业防汛包保责任人情况进行全覆盖调度。通过“四个一”行动,推动企业压实主体责任,织密防汛“安全网”。目前,临水及低洼地化工企业已根据实际情况全部开展自查,防汛物资储备到位。
针对全市365个非煤矿山独立生产系统与102座尾矿库(含6座头顶库),督导企业构建汛期安全防控体系。目前,各地下矿山和尾矿库企业均完成隐患自检自改,市县两级应急管理部门对重点地下矿山和全部尾矿库进行了检查,对发现的隐患要求企业立即整改。对6座“头顶库”涉及坝下居民17户41人再次进行统计核查,预警责任人、转移路线、转移车辆、安置地点等应急措施落实到位。
应急管理部门聚焦30家临水低洼易涝工贸企业,建立“台账管理+隐患清零+物资备战”防汛体系。对临水低洼企业重点点位开展排查,要求发现的问题立即整改,确保隐患动态清零。督促相关企业加强物资储备,强化值班值守制度,确保安全度汛。
7月2日,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工作人员在龙王庙66千伏变电站开展防汛特巡,全力保障汛期电网安全稳定运行。
本轮强降雨,国网丹东供电公司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41支抢修队伍、711名抢修人员严阵以待。
国网丹东供电公司对91条重点保供线座变电站进行特巡排查,结合负荷预测数据滚动优化电网调控策略。通过多种渠道向广大群众宣传安全用电知识,提高汛期安全用电意识。
铁路丹东站在旅客进、出站通道铺设防滑垫,加频使用保洁设备对候车区循环吸水作业。车站加密对进出站通道排水设备、扶梯、站台屏显、消防等关键设备的巡查频次,实时监控设备运行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考虑到强降雨正值调图过渡期,列车时刻变化频繁,在重点时段、进站地道、扶梯等重点部位增派工作人员,加强对重点旅客的引导帮扶,保障旅客进出站及乘降安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
Copyright © 2002-2025 Casino USDT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